{{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寶寶的皮膚構造尚未發育完全,厚度較成人薄,皮膚非常嬌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響,小寶寶健康的皮膚覆蓋一層天然的皮脂保護膜,皮膚呈弱酸性(PH值4.5-6.0),能幫助隔絕外界刺激,但這層保護層也很容易受到破壞,如果照護不當,皮膚就容易出問題。
尿布疹最常好發在9-12個月的小寶寶身上,每當大、小便次數增加,就容易出現尿布疹。尿布疹的形成之初是因為皮膚的保護層遭到破壞,當皮膚長時間接觸潮濕的環境、皮膚未與空氣接觸會使皮膚角質層容易受損;另外,大小便中的腸道酵素會分解尿素,使得皮膚表面PH值趨向鹼性,鹼性環境又會讓腸道酵素更活躍,加速破壞皮膚保護層,加上屁屁反覆摩擦尿布,雪上加霜,使皮膚受損更加嚴重,此時,尿布疹的兇手們就會趁虛而入。
原本大小便的刺激物是不容易穿透皮膚,但因為皮膚保護層受損,刺激物就容易滲透皮膚,造成皮膚發炎,形成疹子。這也就是為什麼寶寶大小便越多,只要家長疏於勤換尿布,就容易有尿布疹,或是在清洗上過度使用清潔用品,破壞皮膚酸鹼質,也容易會出現疹子。
同樣是長在屁股的紅疹子,依照形成原因不同,疹子的位置和外觀都不太一樣,當然照護與治療上也會有些不同,到底有哪幾類型的尿布疹?怎麼形成的?
有時紅屁屁裡面不只一種尿布疹,可能還合併很多類型,如刺激型與感染型同時出現,如果紅屁屁長時間難癒、或是身體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疹子,就有可能是其他的皮膚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或罕見的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最好請醫師評估。
以下提供給各位爸媽們參考,平時最好就要照護好寶寶的小屁屁,不要等到紅屁股都跑出來才傷腦筋。
一、 保持乾爽透氣
勤於更換尿布,讓屁屁保持乾爽,若寶寶大便次數增加或是有拉肚子,盡可能1-2小時就做更換,也可以暫時不包尿布,讓寶寶躺在防水尿墊上,小屁屁可以出來透透氣,也可減少尿布對已破皮、長疹子的皮膚摩擦產生的不舒服感。
二、 清潔要注意
大小便這麼髒,一定要洗乾淨,才不會長疹子,曾有家長很注重寶寶屁股的清潔,每次都會使用濕紙巾、肥皂幫寶寶屁屁洗的白淨淨,尿布也經常更換,但是紅屁屁卻是越來越嚴重,改用溫水清洗後,紅屁屁就不藥而癒。
若便便量不多,使用溫水沖洗是最好的,皺褶處要注意別漏掉了。若使用清潔用品選擇上最好使用溫和、無添加香精、PH值中性的清潔洗劑,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三、 尿布選擇要合適
最好選用輕薄、柔軟、透氣的尿布,尺寸不要太合身、不可緊勒住大腿,有些寶寶可能會對尿布上的材質過敏,皮膚泛紅,則可換個廠牌試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尿布。
四、 加強皮膚保護膜
在寶寶皮膚還沒受損之就先做好保護,平時清潔過後,就需抹上乳液或凡士林,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尿布和皮膚的摩擦與大小便對皮膚的刺激。
針對悶熱型的尿布疹或是天氣濕熱,使用凡士林可能會阻塞毛孔,可選擇清爽型乳液或爽身粉(痱子粉)。爽身粉中內有玉米粉(corn starch)或滑石粉(talc/taclum),皆具有吸濕效果,滑石又具有清熱收斂的效果,外用具有歛濕收瘡的功效。但是滑石粉的致癌疑慮仍是需要注意,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經常長期使用滑石粉於女性生殖泌尿器官上有增高卵巢癌的風險,但有些研究並不這麼認為,基於安全考量,仍建議女性請勿在生殖部位使用滑石粉,小女嬰選擇上請使用含玉米粉的爽身粉。爽身粉對嬰幼兒呼吸道的影響也是需顧慮,所以在使用上請先倒在手上,之後再抹到小寶寶身上,避免粉末太多寶寶吸入後出現呼吸道的問題。塗抹請使用薄薄一層即可,太多反而容易吸濕結塊造成不適,若有破皮或傷口就不可使用。
如果紅屁屁跑出來,可以「厚塗」含氧化鋅(ZnO)成分的藥膏,可以吸濕收斂減少皮膚的刺激,並隔絕大小便、減輕皮膚摩擦,大部分的屁屁膏也都含有氧化鋅成分,同樣能使用,爸媽們可根據寶寶的膚質選用適合的自己家寶寶的屁屁膏。中藥膏可選擇「厚塗」紫雲膏,紫雲膏是由中藥紫草、當歸與麻油製成的天然藥膏,具有消炎與修護皮損的功效,如果疹子很紅,還可加上具有清熱消炎抗菌的黃連膏,即為紫黃膏。上述會特別強調厚塗藥膏,是為了加強隔絕刺激物、增加皮膚保護膜的效果。
悶熱型的尿布疹,在治療上可使用含爐甘石成分的洗劑(Calamine lotion),具有吸濕效果,也可舒緩皮膚的刺激與搔癢。
如果照顧方法都正確但紅屁屁仍難癒,應該趕快找醫師就診,有可能是念珠菌、細菌感染,或是其他皮膚問題。
五、 解決根本原因
尿布疹最常出現在寶寶嘗試配方奶或是腸胃炎的時候。當寶寶吃配方奶後出現腹瀉、哭鬧、嘔吐,則有可能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才會一吃就拉,此時建議改成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水解蛋白是將將蛋白質結構分解為小分子,才會不引起腸胃道過敏。
腸胃炎腹瀉嚴重,除了可吃益生菌改善外,中醫治療也很有一套,透過芳香化濕、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等中藥,重新調整腸道的功能,也不會出現吃完止瀉藥後改變成便秘的問題。如果小寶寶已經開始嘗試副食品,就可以開始接受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