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絞痛?嬰兒哭鬧是甚麼問題|嬰兒衛教|賴琬郁醫師

嬰兒哭鬧究竟是甚麼問題?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
腸胃不舒服
我餓了
快來幫我換尿布
環境不舒服
- 嵌閉性疝氣: 打開尿布會發現,腹股溝或陰囊處有腫塊,這就是疝氣,當寶寶太愛哭,腹壓增大時,就會增加疝氣的風險,若是腫塊觸摸起來非常疼痛,也無法推回去,可能為嵌閉性疝氣,腸子卡住了,則須及早送醫治療,否則腸子會壞死、甚至出現敗血症的可能。
- 腸套疊:好發在稍大一點的寶寶,約6個月至1歲半間,寶寶會出現以下三典型症狀:
間斷性哭鬧(腹痛不適),嘔吐,
肚子摸到腫塊,
大便如草莓果醬般或是解血便,若有上述情形,須及早就醫。 - 感染:小寶寶感染並不會有太多明顯症狀,有些會以哭鬧、活動力、食慾下降,或是小便減少表現,這時候還是早點請醫師評估,及早治療會比較好。
爸媽停、聽、看、摸,邊安撫邊找原因


中醫怎麼看小兒夜啼
規律且輕柔的搖動:可使用背巾、搖籃、或推車,給予規律地搖動。 讓寶寶側身躺在爸媽懷中。 放些音樂:建議可放些「白噪音」,聽起來像收音機沒對到頻的聲音,或是類似洗衣機、吹風機等規律的聲音,會讓寶寶有在子宮中的安心感,而幫助入眠。 吸允小工具,奶嘴或媽媽親餵,也可讓寶寶安定下來。 可在寶寶身旁放些有媽媽味道的衣物,讓他們有安全感,或是放些他們熟悉睡眠的小工具,如:小被被、安撫巾。

中醫按摩妙招,改善嬰幼兒夜間啼哭
心火旺盛型:
清心經:「心經」位在小兒中指掌面,由指根向指尖直推,100-200次。
揉小天心:「小天心」位在手掌掌根中心,大小魚際肌交界凹陷處,以大拇指指腹,在穴位上按揉100-200次。
驚恐傷神型:
按揉印堂、風池穴:使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以下穴位100-200下。
*印堂: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風池: 耳後頭枕骨下,髮際內兩側的凹陷處
文章轉載:賴琬郁醫師文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兒科 主治醫師
如何避免夜間啼哭,從生活作息調整
選擇適合寶寶的飲食,以母奶為佳,若是對配方奶或牛奶過敏,建議改成水解蛋白成分,餵母乳的媽媽也需要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茶、咖啡等食物,餵食完確實做好拍嗝,才可避免脹氣。建議爸媽記錄下孩子的作息時間,能更了解寶寶的睡覺、餵食時間,並慢慢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午睡不要睡超過兩小時,白天要給寶寶足夠的活動量,睡前盡量避免太刺激的活動,才能幫助寶寶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