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角質、汗腺、血管尚未發育完全,剛來到地球報到的寶寶皮膚特別容易因為外在因素產生敏感不適,需要一段過渡時期讓身體機能發育完全,適應外在的環境。寶寶皮膚更需要悉心呵護,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皮膚狀況,及五大皮膚照顧方法,讓寶寶肌膚維持健康柔嫩!

 

寶寶常見皮膚狀況

  1.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dermatitis

最常見的寶寶過敏性皮膚狀況為異位性皮膚炎,發病狀況與脂漏性皮膚炎相似:好發在臉部、頸部、眉心、胸部還有四肢關節內側等地方,會有持續兩個月以上的紅疹,並且寶寶皮膚除了紅腫之外,也會開始脫屑、發癢、變得粗厚。目前原因尚不明朗,可能和遺傳性過敏有關。症狀輕微的,皮膚要常常清潔、適當保濕,如果嚴重發炎的話,則需要就醫治療。

  1. 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在頭皮、兩頰、耳朵後側等皮脂腺較多的地方,新生兒的皮脂腺因為受到媽媽荷爾蒙的影響,分泌旺盛,所以1-2個月大的嬰兒特別容易有脂漏性皮膚炎。隨著媽媽荷爾蒙影響褪去,皮膚炎狀況就會有所改善。脂漏性皮膚炎會有紅疹或搔癢的情況;有時候也會在頭部看到黃黃厚厚的皮屑。這個時候可以先在寶寶的頭上塗抹凡士林或嬰兒油等油脂軟化角質,先用軟毛梳稍微清除軟化皮屑,在用嬰兒專用的清潔用品清洗即可。

  1. 汗疹 Miliaria

新生兒因為皮膚角質、汗腺等發育尚未完全,在流汗的時候汗水無法順利排出,因汗腺堵塞引發紅色一點一點的小疹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汗疹、熱疹或是痱子。寶寶兩頰、額頭、脖子、鼠蹊等身體皺摺處特別容易發生。對抗汗疹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肌膚乾燥,不要大量流汗或是讓皮膚一直接觸汗水。也不建議寶寶使用痱子粉,原因是害怕寶寶吸入粉塵,有機會造成吸入性肺炎。

  1. 粟粒疹 Milia

寶寶因為汗腺不發達,皮脂堆積阻塞而形成乳白色凸起的小疹子,有點像大人的粉刺,很常會長在寶寶的鼻頭、臉頰等。粟粒疹對寶寶不痛不癢亦無害,待寶寶的皮脂腺和孔隙逐漸發育成熟之後,就會慢慢消失,不需要額外去擠它或塗抹藥物唷。

  1. 血管瘤 Hemangioma

你有沒有聽長輩說過「床母做記號」?西方有個浪漫的名字「天使的吻痕」。血管瘤是胎記的一種,大致可以依照生長部位分成兩類:皮膚表層的草莓血管瘤和長在深層的皮下血管瘤。草莓瘤屬於良性的血管增生,表面可能會些微突起或凹凸不平。皮下血管瘤則是會呈現藍紫色的隆起。通常會在寶寶一歲左右逐漸消失,百分之九十的血管瘤會在五歲左右消散,無須太過擔心。但如果血管瘤生長位置靠近眼睛、氣管等部分,可能就需要是情況請醫師評估,定期追蹤。

  1. 皮膚脫皮

皮膚比成人薄,加上油脂分泌不足,所以很容易有乾燥、脫皮的情況。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有胎脂的保護,出生24-36小時、胎脂拭去之後,就會開始脫皮,這是正常的現象並會維持二至三週。只要記得在寶寶洗完澡、擦乾身體之後,擦上嬰兒油、乳液等保濕產品滋潤肌膚,就可以維持水嫩嬰兒肌!

 

寶寶皮膚四大護理方法

洗澡水避免過熱

寶寶因為皮膚比較薄,對於外在溫度變化較為敏感,所以洗澡水的水溫只要維持在攝氏37-40度左右即可。千萬不要因為冬天快到了,就讓寶寶洗過熱的洗澡水,這樣反而會加速肌膚水分揮發,容易脫皮,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傷害寶寶肌膚唷。

避免直接日曬

未滿六個月的嬰兒應該盡量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外出的時候,也要記得用帽子、薄外套避免肌膚直接接觸陽光,降低曬傷的機率。

 

肌膚保濕

雖然肌嫩的嬰兒肌讓人想咬一口,但其實寶寶的肌膚比大人更需要保濕。選擇乳液的時候,要記得選擇成分天然、無添加物、成分單純的產品。除了日常保濕之外,也可以針對因異位性皮膚炎或其他皮膚狀況的患處加強保濕。

馨朵拉的紫馨膏,採用第一道冷壓黑芝麻油,裡面含有高滋養活性成分、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鐵質、鈣、磷、多種維生素等天然原料。成分天然,不含薄荷等刺激性物質,異位性皮膚炎、新生兒或是蠶豆症寶貝都可以安心使用。替寶寶肌膚上一層保護膜,緩解肌膚不適。

嬰兒衣物獨立洗滌

除了嬰兒衣料材質選擇外,為了避免寶寶起疹子或過敏,建議嬰兒衣物大人的要分開洗滌,並選擇不含香料的洗潔精。也因為寶寶體溫較高、易流汗流口水,所以寶貝貼身衣物、枕頭套、口水巾、尿布等都要勤更換,才可以避免汗疹、口水疹、尿布疹找上門。

 

心肝寶貝的皮膚狀況由爸媽來守護,看到寶寶的皮膚狀況記得停看聽,平常跟著四大護理方法照護寶貝,讓寶貝肌膚健康又柔嫩唷!

 

 

謝謝您閱讀完此文章!今日還有限時優惠,點擊下方按鈕看更多!